公益培训课来了

2018培训课开幕啦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流血流汗还流泪的事情时有发生,人身意外和医疗费用等往往难以得到保障,为减少志愿服务发生意外的隐患,提升社会组织志愿者管理水平和能力,培育和推广志愿服务文化,2018年3月,上海市志趣公益基金会联合商道学堂,邀请了上海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副主任汤老师为商道学堂华东班的学员开展了关于《志愿服务条例》解读的培训课程,快来听听这场酣畅淋漓的公益盛宴吧。
讲解知识进行时
课程开始,首先为大家讲授《志愿服务条例》立法背景,汤老师通过讲述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启发同学们对机构开展公益活动的思考。
《志愿服务条例》立法背景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活动不够规范 违规现象频出

·权益保障不够有力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互相交流的同时,汤老师从志愿服务法律地位、开展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方面,认真分析了志愿者做志愿时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并结合国内公益和志愿服务方面的一些实际经验去帮助、解答学员们的问题。

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
《志愿服务条例》于2017年6月7日通过、公布,于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全国性专门性法规,对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等作了全面规定, 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确立了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遵循的原则
《条例》规定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除此之外,汤老师还向学员们解释“志愿”的含义,即利用课余时间去帮助他人。他让志愿者们体验到如何去正确对待志愿活动——没有所谓强制,只有真心的自愿,并讲述了《条例》有关志愿服务的权益保障。

什么是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

《条例》多方面强化权益保障:
·志愿者的权益·志愿服务对象的权益

·志愿服务组织的权益

培训课让学员们充分认识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价值,有效掌握志愿服务基本模式、活动实施要点,拓宽开展志愿活动管理思维。

多项扶持和保障措施:
为了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条例》规定了多项扶持和保障措施:一是由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的促进措施。二是鼓励有关单位、组织采取的促进措施。

法律责任:
·服务组织泄露志愿者有关信息、侵害志愿服务对象个人隐私;·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的;

·志愿服务组织不依法记录志愿服务信息或者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

课程学习告一段落,不仅能给学员们带来的是更好的成长,还能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商业与公益的融合的方式,用企业的核心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并创造商业价值,帮助企业有效规划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组织能力和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这次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更加坚定投身志愿服务工作的信心,也掌握了如何协调志愿服务工作,以后将主动思考志愿服务工作的今后发展,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活动形式,更好的服务社会。